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有關工作部署,推動 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結合我省實際, 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 2025 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首批高耗能行業 重點領域達到能效基準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 100%,達到能 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整體達到 30%。到 2030 年,全省高 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進一步提高,達 到標桿水平企業比例大幅提升,為實現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 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明確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分步實施、有序推動 重點行業節能降碳,首批聚焦能效消耗占比較高、改造條件 相對成熟、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 工重點行業領域,具體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涉 及煉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 5 個重點領域)、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涉及燒堿、純 堿、電石、乙烯、對二甲苯、黃磷、合成氨、磷酸一銨、磷 酸二銨等 9 個重點領域)、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涉及水泥熟 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等 4 個重點領域)、黑 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涉及煉鐵、煉鋼、鐵合金冶煉等 3 個重點領域)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涉及銅冶煉、 鉛冶煉、鋅冶煉、電解鋁等 4 個重點領域),共 5 大行業 25 個重點領域。待上述行業取得階段性突破、相關機制運行成 熟后,結合國家下一步主攻行業,研究確定我省下一批開展 此項工作的重點行業。
(二)建立企業能效清單目錄。參照《高耗能行業重點 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 年版)》(見附件)所列 重點領域具體范圍,組織開展重點領域企業摸底調查,認真 排查企業已建成項目、在建項目和擬建項目,全面摸清企業 裝置/工序、產能和能效水平,逐一登記造冊,確保重點領域 企業項目全覆蓋。組織專家或委托專業機構赴企業開展實地 核查,對每條生產線的能效水平進行科學認定,經企業申辯, 建立企業能效清單目錄。有關部門聯合審定后,將能效達到 標桿水平和低于基準水平的企業分別列入能效先進和落后 清單,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密切關注重點領域企業和項 目能效情況,及時組織對新增的、能效水平有變動的企業和 項目開展自查,適時更新企業能效清單目錄?!彩“l展改革 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配合,各設區市具體落實,以下工 作均需各設區市落實,不再列出〕
(三)分類推動項目提標達效。對能效低于行業基準水 平的已建成項目,要明確改造升級和淘汰時限(在 2025 年 之前),在規定時限內將能效改造升級到基準水平以上,力 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不能按期改造完畢的項目進行淘汰。 對擬建、在建項目,應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建設實施,推動能 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標桿水平?!彩“l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鼓勵企業實施改造升級。充分利用秦創原創新驅 動平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創新資源, 推動節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 技術和相關設施裝備攻關。對于重點領域企業,積極推廣《高 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綠色技術 推廣目錄》、《國家工業節能技術推薦目錄》、《“能效之星” 裝備產品目錄》等提出的先進技術裝備,提高生產工藝和技 術裝備綠色化水平。對于能效介于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 的裝置(生產線),鼓勵企業結合檢修等時機參照標桿水平 要求實施改造升級。推動國有企業、骨干企業采用先進前沿 技術裝備謀劃建設示范項目,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改造過 程中,在落實產能置換等要求前提下,鼓勵企業實施兼并重 組,集中規劃建設規?;?、一體化生產基地?!彩】萍紡d、 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 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嚴格利用能耗、環 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 退出。嚴格落實有關產能置換政策,加大閑置產能、僵尸產 能處置力度。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規定, 堅決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嚴禁新建、擴建限制 類項目,在一定時期內改造升級限制類現有生產能力?!彩?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牽頭,省生態 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配合〕
——煉油行業。新建煉油項目實施產能減量置換。嚴禁 新建 1000 萬噸/年以下常減壓、150 萬噸/年以下催化裂化、 100 萬噸/年以下連續重整(含芳烴抽提)、150 萬噸/年以下 加氫裂化。依法依規淘汰 200 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采 用明火高溫加熱方式生產油品的釜式蒸餾裝置等。
——電石行業。新建電石項目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推動單臺爐容量小于 12500 千伏安的電石爐及開放式電石爐 淘汰退出。推動 10 萬噸/年及以下電石裝置加快退出。淘汰 內燃式電石爐,引導長期停產的無效電石產能主動退出。
——有機化學原料制造行業。嚴禁新建 80 萬噸/年以下 石腦油裂解制乙烯。加快 30 萬噸/年及以下乙烯裝置、單系 列 60 萬噸/年以下規模對二甲苯裝置淘汰退出。
——合成氨行業。嚴禁新建固定層間歇氣化技術制合成 氨裝置。淘汰退出天然氣常壓間歇轉化工藝制合成氨、高溫 煤氣洗滌水在開式冷卻塔中與空氣直接接觸冷卻工藝技術。
(六)制定技術改造實施方案。各市(區)依據本地區 企業能效清單目錄,研究提出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 造方案,科學設定節能降碳總體目標,圍繞設定目標合理制 定不同企業節能改造時間表,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 術路線、工作節點等,同步形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清單。在 此基礎上,全省統籌制定重點領域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要科學周密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特別是要征求相 關企業、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意見,并在實施前向社會公示。 〔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 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配合〕
(七)穩妥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按照“整體推進、一企 一策”的要求,指導需要改造的企業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落 實改造所需資金,明確時間進度安排、采用的技術裝備、預 期能效目標等內容,確保政策穩妥有序實施。各地、各部門 要積極協助企業解決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企業依法 依規實施改造?!彩“l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 化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配合〕
(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做好產業布局、結構調 整、節能審查與能耗雙控政策的銜接。推動高耗能行業重點 領域集中集聚發展,提高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形成規模效 益,降低單位產品能耗。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鼓勵長流程 鋼廠通過就地改造轉型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堅持煉化一體 化、煤化電熱一體化和多聯產發展方向,構建企業首尾相連、 互為供需和生產裝置互聯互通的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 水平,減少物流運輸能源消耗。加快開展化工園區申報和認 定,引導石化化工生產企業向化工園區轉移?!彩“l展改革 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省國資 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會同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統籌推進 全省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作,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省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加 強協同配合,切實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區)要高度重視,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要求,進一 步明確預期目標,加強項目謀劃,細化舉措,壓實責任,確 保如期完成重點領域節能改造任務。各地在推進企業技術改 造過程中應合理設置政策過渡期,穩妥有序推進,按照時間 節點要求完成各項任務。
(二)加強政策支持。落實節能專用裝備、技術改造、 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 資,用好省級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工業轉型升級、中小企業 發展等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積極發 展綠色金融,支持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 下,向碳減排效應顯著的重點項目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拓展綠色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低碳 發展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示范應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鼓勵政策?!彩《悇站?、 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陜西銀保監局、陜 西證監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監督檢查。加強源頭把控,建立健全重點領 域企業能效和碳排放監測與評價體系,穩步推進企業能耗和 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和評價工作。嚴格節能降碳相關政 策執行,通過綠色電價、節能監察、環保監督執法等手段加 大市場調節和督促落實力度。認真落實高耗能項目階梯電價 政策,有效強化電價信號引導作用。堅決遏制高耗能項目不 合理用能,對于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 級的項目,限制用能。落實國家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加強對 企業能效水平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相關政策要求落實 落地。按照加強高耗能項目源頭防控的政策要求,通過節能 審查、環評審查等手段,推動項目高標準建設。對不符合產 業規劃、產業政策、“三線一單”、規劃環評、產能置換、節 能審查、環評審批等要求,未履行相關審批手續,違規審批、 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依法查處。壓實 屬地監管責任,建立健全通報、約談、整改等工作機制。發 揮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作用,加強對違規企業的失信聯合懲戒。 〔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 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輿論引導。充分利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 新聞媒體等渠道,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 關切和熱點問題,傳遞以能效水平引領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 堅定決心。遴選重點行業能效水平突出企業,總結重點領域 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典型案例,探索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 推廣的經驗,及時進行宣傳推介。開展重點用能行業省級能 效“領跑者”遴選工作,發揮標桿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引領 行業能效水平不斷提升。通過全國節能宣傳周等平臺開展形 式多樣的節能降碳宣傳活動,傳播普及綠色生產、低碳環保 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的良好氛圍。 〔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 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